我的家风故事——耕读传家和红色传承
发布日期:2023-12-25点击:1537次
家庭是国家的基础构件。古人说“家国天下”,儒家也讲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可见家庭之重要。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所谓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”。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,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家风的重要性:“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美满,国家才能富强,才能实现民族复兴。”因此,家风之立本与传承便显得尤为重要。
我有幸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父母都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,在我看来是富有智慧而不失文人气质的。这种气质不仅仅体现在谈吐与知识,更在言传身教与为人处事。行文匆忙,想对他们树立的家风做一个描述,却总也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语,所以我想从以下两个故事中做一个展开,以便能做一个好的总结。
耕读传家
母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,贫困到十一岁时还没有上学。后来扫盲宣传队的同志对我外婆讲,孩子那么大了,还是上学读两年书吧,至少认识认识“男”“女”二字,以后上公厕时也省得难堪。
就这样,十一岁的母亲在大队里上了小学一年级。现在的我很难想象那个已经步入少年的母亲,如何顶住被人嘲笑的压力,坐在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中间学习拼音,学习一笔一划的写字。
按照母亲的说法,那时候的她疯狂的渴望知识,不知疲倦地学习拼搏,努力奋进。她从小学念起,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课程内容,她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完成学业,升入了乡里的初中。之所以这么努力,是因为她知道父母供养她读书非常不容易,也遭受了十里八乡的非议。那时候一个十几岁的姑娘能够脱产不劳动,而是坐在教室里念书,真的是一种奢求,对她那样的贫困家庭而言,更是如此。
经过不停的拼搏奋进,母亲成为了她们大队的第一个女高中生,后来又成为附近三个大队里第一个大学生,这一切和我外婆外公的支持与她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。于是八十年代,一个出身贫寒的丫头,经过高考前往了北京读大学,这样的事迹轰动了附近所有的大队,也激励了附近的许多农村青年努力念书。
母亲谈到那一段峥嵘岁月,总是感恩我的外公外婆,能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在家境如此贫寒的情况下供她读书,她也没有辜负父母对她的栽培,最后总算学业有成,一个“拼”字,足以概括她对自己学业的认真程度。而通过学习知识,也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,从农村到了城里,并最终留在城里工作至今。
“耕读传家”,回忆完往事,母亲动容道,“没有你外公外婆辛勤的耕种,家里就没有条件为我的读书提供物质支持;没有我读书时如耕种般的刻苦,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。”
知道了母亲的过去,我常扪心自问,如果把我放在当时她的环境里,我还能不能考上大学?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,但母亲拼搏奋进的精神和她“耕读传家”的感悟已经深深感染了我。
红色传承
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明节,父母带着我去老家山上的墓园祭祖扫墓。来到祖父母合葬的墓前,父亲先用镰刀把土坟上零星斑驳的杂木割掉,我便拿着铁锨在墓左侧起土,做一个“土帽子”,放在土坟的顶端。母亲则在祭台上恭敬地摆放好祭品,整个过程静穆而庄严,寄托着我们全家人的哀思。
此时,一位族伯也带着家人来墓园祭祖,他看到我们,热情地上来打招呼,期间与我父亲谈起了我祖父在世时的往事。
下山途中,我对祖父的过往充满好奇,便向父亲询问,于是父亲打开了话匣子,他对我说:“你爷爷出生在解放前,从小他便是地主家的佃户,解放前的中国人民是悲惨的,在地主的剥削压榨下,你爷爷的日子过得也不例外。后来解放军来了,这就让你爷爷亲身体验到了党的好。他要去参军,你太爷爷不让,说是‘好男不当兵,好铁不打钉’,加上你爷爷当时年龄太小,最后只得作罢。”
“不过你爷爷的想法一旦形成,是不会轻易动摇的,淮海战役后,他终于说服了家人,成功加入了解放军,那时候你爷爷作战英勇又勤奋好学,在部队学了一身突袭和开军车的好本领,又因为是苦出身,无论是对党政策的拥护还是对工农阶级的共情,都让你爷爷一心一意向党靠拢,于是在部队也入了党。”
听到这里,我才意识到,原来祖父、父亲、我,我们仨都是共产党员,这种穿越时空的默契和一脉相承的血缘,让我不由地心头一震。
父亲接着说到:“后来朝鲜战争爆发了,你爷爷先是参加了抗美援朝,回国后又前往马兰基地,拾起了当年开军车的技能,负责起了马兰基地军备物资和原子弹研发物料的运输工作。”
“由于长时间长期在铀环境中工作,接触的重金属比较多,你爷爷因为身体不适的缘故办理了转业,回到了咱们的家乡。从我小时候记事开始,你爷爷就教育我,不能因为自己是军转干部的孩子,就搞特殊化。当时商品紧俏,物资匮乏,我记得有一次你爷爷的下属拿着一兜果子糖来家里,嘴上说着让我尝尝,那时候这样的美味可不多见,我打开袋子,正要吃糖,却被你爷爷拦了下来,他很严肃地问下属有没有什么事,下属忙说没有,只是感谢平时你爷爷对他工作的照顾。你爷爷义正言辞地说,他是为公,如果要感谢,就去感谢公家,而不是他个人。说罢,就连人带糖地把下属推出门外了。因为没吃到果子糖,我还哭了一场。”
“不过从那以后,我就知道身为一个党和国家培养的公职人员,一定要清正廉洁,一心为公。”说罢这些,父亲叹了口气,缓缓说道,“你爷爷因为身体不好,在我十二岁时就永远离开了我,但我从没忘记过他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对我的谆谆教诲”。
听完父亲讲述的祖父往事,我被深深震撼了,想起了在近现代史上涌现出的那一大批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。他们在新中国的缔造过程中舍生取义;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焚膏继晷;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大势中无私奉献;在时代变迁的社会环境中清正廉洁。正是有了他们的精忠报国,才有了如今的盛世中国。
结合父亲讲述的故事,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的思想内核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祖父那代人完成了自己的初心使命,接力棒通过父亲又传递到了我身上,因此我一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,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,一定要通过我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实践,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!
父母讲述的家风故事,一个发生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——一个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;一个发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——一个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时代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我一定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,在家庭里自觉的营造康洁自律、志诚担当、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,不断培育现代好家风。要齐家风、立家规,从自身做起,让家人知晓原则是什么,底线在哪里,清楚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,严格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将“耕读传家,红色传承”的家风与优良党风同频共振,完成新时代下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!(冯思儒)